近年来,南溪镇立足“五大战略”的发展定位,狠抓农业,促进农民增收;抢抓工业,增强经济实力;聚力民生,全力构建和谐。各条战线硕果累累,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、环境改善、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。
效益农业—鼓起农民的钱袋子
每到水稻收割季节,在南溪镇蒲山村,笔者就能看到黄灿灿的一大片水稻,收割机在水稻地中轰鸣着, 上演着一场水稻丰收的喜人场景。
“通过大力发展水稻、高粱等特色效益农业,今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500余元。”南溪镇党委书记刘树林如是说。
去年,该镇成立了粒粒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,由周边有共同种植意向的农民组成, 在基地建设管理、生产种植、高粱收购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,并且实行订单农业模式,所产水稻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给企业或收购商,农户不愁销,收入有了保障。
“今年我镇共发展高山优质水稻示范基地2000亩,此外,我镇还依托今朝醉酒业,大力推动高粱产业发展,辐射新阳、蒲山、吉仙等18个村,目前高粱种植面积已达6500余亩,高粱平均亩产600斤。”镇长杨永祥介绍说。
在谈到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时,杨永祥表示,将立足水稻、高粱两大主导产业,认真抓好产业基地建设,有序扩大种植规模,同时还将加快桂溪村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建设,不断,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,努力让群众增收致富。
狠抓项目—增强镇域经济实力
12月30日,走进汇成制衣厂的生产车间,里面全都是刚刚更换的先进的加工设备,生产已全面实现自动化。该厂负责人王刚说:“我们厂主要加工生产成人毛衫、衬衫等制品,产品销往广东、深圳等地,年产成衣可达100万件。”
该镇党委、镇政府一直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重点,把主攻重点项目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切入口,对招商信息进行归纳和梳理,对项目进度情况进行全程监督,确保招商“招一个、成一个”。
南溪镇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,总数达到77家,现已形成以皮鞋、假发加工、制衣为主体的楼宇企业格局。“我现在每天能制作60个假发,一个假发0.95元,一个月的收入有2500多元,这样照顾孩子也方便。”在友联假发厂工作的张云惠说道。楼宇企业不仅带动了集镇经济,同时也解决了群众就业。
去年以来,南溪镇突出围绕全县主导产业抓招商,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。截至目前,投资3600万元的今朝醉酒业、投资1.5亿元的五道沟生态旅游项目、今年刚引进的国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正在强力推进建设。以天天见超市、腾龙超市、同兴超市、桃园超市为主的商贸圈今年完成营业额2500万元。
民生实事—解决群众所需所盼
“村里硬化的这条公路,为我们村民出行带来了方便,以前要花2个小时的路程,现在坐车半个小时就到集镇了。”12月29日,西云村40多岁的村民朱建勋深有感触地说。
笔者在西云村看到,干净平坦的通畅公路从山脚蜿蜒而上。以前每逢下雨天,村级主干道几乎都变成了“水泥路”,村民一踩下去鞋全都陷在了泥里。村级道路硬化就成了当地老百姓一直以来最大的心愿。
朱建勋是当地的生猪养殖大户,今年共出栏生猪300余头。“路况好了,运输方便,成本也降低了,养殖才越来越有干头噻,明年我还准备扩大规模。”朱建勋告诉笔者。
“水”是花果村村民的心头病。为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,今年南溪镇邀请县水务局专业技术人员,来村里实地勘察之后,决定从花果山山顶处引水,新建蓄水池,再分级下去减压池,发到全村各户,可以解决该村2600多人吃水难题。
据了解,该镇今年完成西云、猫儿梁、石渠等12个村88公里的农村通畅公路,彻底解决了3大循环圈的群众出行难问题,修建饮水池126口,整治山平塘20口。同时,完成 4000平方米的廉租房建设,改造农村危旧房265户;建设农民新村2个,完成100户高山生态移民的扶贫搬迁工作。
城镇建设—打造生态居住环境
栋栋楼房错落有致,公园绿化相得益彰,配套设施日渐完善。南溪集镇如今是旧貌换新颜。
“才两年没回家,家乡变化真大呀,又是广场又是公园的,感觉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。”这是家住南溪社区的徐志高今年回家过年发出的感慨。
近年来,南溪镇坚持以市级中心镇建设为载体,结合 “一心三点”的城镇化建设规划,以“高标准、高质量”的要求,建成了世纪广场、移民广场、天景公园三大公共娱乐场所。今年,南溪镇投入1000余万元启动建设上环路大坪市民广场,对11号路延伸段、13号的道路实施了硬化工程和2号路至窑堡段的道路连接工程。完成城镇供水主管网改造,实施了绿化、亮化、美化、净化工程,共安装路灯60盏,栽植小叶榕、三角梅800余株。
“以前商摊都是乱搭乱摆,生意过后街上是又脏又乱,现在有了环卫队的,环境秩序都好多了。”经营着化妆品超市的个体工商户易梦超描述着她的感受。为了整治街上的脏乱差,该镇成立了环卫队,加强日常巡逻检查;成立鼎兴物业管理公司,按照“城管办+社区+物业公司”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,对镇区卫生划片包干,实行五包责任制,定期、不定期清理清运垃圾,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。
“我们老年人吃完饭,聚在一起跳跳舞、唱唱歌,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。”今年72岁的王开菊老人喜笑颜开。走进南溪,你能看到从老百姓心里涌出来的,那汩汩如泉水般的幸福与惬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