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阳网讯(记者 李胤)柳春华是红狮镇咏梧社区的居民,自从镇文化站免费开放以来,她一有空闲,她就要到文化站去坐坐,有时看看书,有时跑跑步锻炼身体,生活过得有滋有味。
“以前没得文化站的时候,我们就去逛下街、打点牌、聊点天,现在有了文化站, 吃了饭就有地方去了,到这里来看点书、下点棋、跑点步、比以前生活过的充实多了。”居民柳春华对镇文化站已有了深厚的感情。
走近该镇文化站,记者看到,图书馆、桌球室、器乐室、健身室、电脑室等功能室的人川流不息,据工作人员介绍,这还并不算人最多的时候。“我们文化站已经实施了全面免费开放,每天下午6点过后,周边的居民至少就有100余人会到我们文化站来休闲,文化活动已成为大家的一种精神寄托。”站长程红英说起文化站的使用情况,高兴得合不拢嘴,她说,我们站在全县乃至全市都算一流的,硬件配套完备,免费的一流服务,居民没理由不纷至沓来。
为方便像柳大姐这样平时没什么事,空闲时间较多的群众有个可以看书学习、休闲娱乐的地方,我县从2011年开始启动创建文化站项目,2012年开始实行全面免费对外开放。一时间,文化站成为了社区居民谈天说地,交流生活经验的好地方。“现在 ,我们站设有电子阅览室、图书室、健身房等8个功能室,在管理模式上,我们统一采取一至星期五早上8点半至晚上9点开门,实行全面免费开放,节假日早上8点半至晚上5点实施开放,并且我们还向社会聘请志愿者,会同文化站工作人员,实施节假日值班。”程红英接着介绍。
为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从2011年起,红狮镇开始打造“农村半小时”文化服务圈,在各个村社建设起了农家书屋。
在该镇水田村农家书屋,记者了解到,农家书屋很受当地村民喜爱。村民们说,农家书屋里“墨水多”,养殖技术方面书籍应有尽有,是大家“富了脑袋富口袋”的捷径,现在大家是一有技术上的疑难问题,就立马往农家书屋跑。据了解,该镇每个村还设有三个图书外借点。
“我是前几年养了几只羊,可是因为管理不善,山羊老是拉肚子,让我一时不知所措,全家老小也就我还识几个字,上文化站找了两本山羊养殖技术丛书看了一下, 回去按照书上的方法配药,山羊还真的起死回生了。”水田村张国华现在爱上了读书。
文化惠民工作是县上的民生实事之一,今年,县文广新局采取“划定县、乡镇责任”、“加强督促”、“加大投入”等措施,切实保证老百姓能就近看书,实现农村半小时、城市15分钟文化圈基本建成。
据记者从县文广新局获悉,我县自2007年启动创建乡镇文化设施以来,累计投入资金达8000万元左右,建设了文化站、农家书屋、村村响广播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,2011年年底实现了文化站、农家书屋的全覆盖,村村响广播实现了有效区域全覆盖,2012年至2013年两年以来完善功能,提升了免费开放水平。全县共投入6亿元左右,建设了容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博物馆、电影院、剧院、青少年活动中心、宣传文化中心等为一体的市民文化活动中心,建设了龙脊岭文化公园,对张飞庙进行了提档升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