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为:泥溪镇菇农正在采摘香菇。
2013年,泥溪镇坚持“兴特色产业,建生态强镇”的发展定位,倾力打造云阳生态经济强镇、库区农业特色名镇,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
现代示范
耳菇特色户均增收8000元
说到泥溪,避无可避的话题仍然是远近闻名的青杠树牌黑木耳。
2013年,泥溪镇以打造县级食用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,将全镇划分为木耳香菇种植区、菌种及产品加工区、青杠原材料培育区“三大功能区”进行分区建设,以逐步把泥溪镇打造成为现代化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园。
走进位于胜利村2组的黑木耳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园,厂房已经完工,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完备,据该村支书黄沈介绍,“全镇已经完成了黑木耳标准化种植改造20万段。”位于同村的香菇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完成标准化厂区建设5000平方米。
黑木耳加香菇,已经成为泥溪人增收致富的利器。据了解,今年,泥溪引导南三峡黑木耳专业合作社576户耳农、菇农发展黑木耳40万段,香菇50万袋,全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,户均增收在8000元左右。
“我们坚持 做大基地、做强龙头、做响品牌的思路发展黑木耳特色产业,叫响重庆市黑木耳之乡,做亮了‘青杠树’品牌。”近日,泥溪镇党委负责人介绍,泥溪的青杠树牌黑木耳获得了“云阳县知名商标”、重庆市第一个食用菌“有机产品”、“重庆名牌农产品”的基础上,正积极争创重庆市著名商标、地理标志产品。
民生优先
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
有没有水?通不通路?这两个问题曾一度困扰石缸村群众。
今年,在泥溪党委、政府的努力下,石缸村的群众不仅喝到了甘甜的自来水,还启动了畅通公路建设。
今年,泥溪镇狠抓基础建设,大量投资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。
首先是改善出行路。石缸、协合两个村20.6公里通畅公路已经动工建设,鱼鳞村5公里通畅公路完成建设,枞林村通畅公路通过验收。完成联坪村2公里通达路建设。接着改善饮用水。新修人蓄饮水池11口,解决了石缸、桐林、胜利3个村3000多人的饮水问题。泥溪水厂已经完成工程80%建设任务。
今年,泥溪还完成D级危房改造33户,高山生态移民搬迁200人,C级危房改造180户资料报送工作。石缸村的“南三峡生态园”巴渝新居新农村示范点已完成1期工程22户建设,2期工程16户建设完成,共有15户60余人搬迁入住,另有20户已经签订购买协议,年后搬迁入住。桐林社区新农村居民点1期工程完成主体工程20%,集镇新增住房50套,新增建筑面积5000㎡。
同时,泥溪镇积极开展国土政治,新修人行便道、山坪塘、渠堰等工作,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。还投资10多万元整修集镇道路、新修农贸市场、安装消防设施等,集镇面貌也焕然一新。 (记者 黄丽丽 通讯员 王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