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![]() |
“叶老板,你很耿直,我们要建立长期合作哦。”12月6日,湖北宜昌母老板开着大货车,风尘仆仆跑到云阳县渠马镇友益养牛场。母老板没费多少周折,出资近30万从养牛场购走15头育肥牛。
叶老板叫叶友,渠马镇友益养牛场的法人,45岁年纪,面容清瘦,脑门锃亮。2009年以来,在政府大力支持畜牧养殖业的大背景下,他放弃驾校当教官耍方向盘的高薪待遇,投身老家荒山,当起了牛倌。
儿时的脱贫梦
叶友出生在渠马镇龙胜村三组一个贫寒家庭。他心中一直有个梦想,就是衣足饭饱、脱贫致富。
由于弟兄姊妹多,小时候的叶友一边读书,一边当放牛娃。骑牛背,割牛草,牵牛鼻子,与牛为伴,成为他至今刻骨铭心的记忆。
在缺吃少穿的饥荒日子,叶友渐渐长大。俗话说,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,他刚过20岁,恰逢国家改革开放好政策,就从亲戚那里学得驾驶技术挣钱养家糊口。23年的驾龄中,叶友风里来雨里去,没少吃苦。他从跟班到独立驾驶,从开拖拉机、小货车,到开出租车、中巴车,这为其事业打拼赚得人生第一桶金。
青年的发展梦
叶友虽然读书不多,但脑瓜子特灵光,做什么能挣钱、怎么挣钱在他心里清楚得很。在颠颠簸簸的开车经历中,他琢磨总结出谋生的理儿:降低风险的挣钱,就是挣大钱。开车虽然能挣钱,但风险太大,就像股市一样,或许某个时段能挣点钱,但一旦出了意外,就会把老根子栽进去,甚至把性命搭进去。于是乎,不耍方向盘、另谋职业成为他半夜梦醒的想法。
2008年秋的一天,在一次朋友聚会中,得知国家将大力支持畜牧养殖业。他腾地跳起,创业的梦想再一次被激活。圈里的哥们苦苦相劝,甚至介绍他到一家知名驾校当教官,他都不去。于是乎,朋友开始泼冷水,说他想当“牛魔王”,想发大财想疯了。“只要有效益,苦点累点无所谓。”最后,他排除亲朋好友的阻拦,毅然决定向20多年“耍方向盘”说拜拜,回到老家育肥牛搞规模养殖。
通过向亲戚朋友借一点、向银行贷一点、向商家欠一点等办法,最初投资20万建圈舍。然后投入15万,从市内奉节、巫山等地方引进优质育肥牛。通过几年的圈舍扩容和规模扩大,而今圈舍面积达1000平米,建有150个存栏、一个办公室、三个饲料库房。最高存栏达100多头,常态性存栏50多头牛。
牛倌叶友,阔步奔走在强势发展的路上。
中年的致富梦
驾车是对机器的控制,饲养是对生物的催肥。从驾车到养牛,叶友的职业发生根本性转变。在几年买进卖出、存栏繁殖过程中,叶友的养牛经越念越精:一是通过媒体不断学习科学养殖技术,聘请地方兽医站专业人员为常年技术顾问,在喂料配置、疫苗注射、防病保膘等实施科学化管理;二是既从定点客户买进卖出,还通过网络拓宽视野,还从全国各地寻求进货渠道和发展销路。
叶友告诉我,因经济大环境紧缩,今年的“牛市”略显疲软。但由于他做循环养殖出栏达100头,超过去年20%,所以从总收入看,完成‘五年规划’的年赚20万还是没问题的。“我的场地摆得开,明年将继续壮大规模,甩开膀子整。我小时候是放牛娃,现在就当牛老汉!” 叶友说完,笑着钻进牛棚添料去了。
(文\图 通讯员 刘禹清)